科普课堂|疼痛科的那些事 体外冲击波的神奇疗效
发布时间:2025-07-31 10:22
本文来源: 宁波北仑长征骨科医院
分享到:
您知道吗?疼痛也是病!
想象一下,假如你的身体正在经受日夜不停的折磨:每一次呼吸都拉扯着肋间神经,每一次行走都如履刀尖,甚至一阵微风拂过皮肤也能引发灼烧般的剧痛...这不是虚构场景,而是无数慢性疼痛患者的日常。当这种疼痛持续数月甚至数年,它已不再是症状,而是一种需要专业治疗的疾病——这时,你需要走进疼痛科。
为什么需要疼痛科?当“疼痛”本身成为疾病

长久以来,疼痛被视为其他疾病的“附属品”,治疗重点放在查找和根除病因上。然而,医学发展揭示了一个关键事实:
慢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:当急性疼痛(如术后痛、创伤痛)未得到有效控制,或神经系统本身发生病变时,疼痛信号可能在神经系统中形成异常记忆和放大回路。此时即使原始损伤愈合,疼痛仍持续存在,成为一种独立的病理状态。
传统诊疗模式的局限:骨科关注骨骼结构、神经内科关注神经病变、康复科关注功能恢复,但慢性复杂性疼痛往往跨越多个系统,病因错综交织,单一科室难以全面解决。患者常辗转于多个科室却收效甚微,陷入“看病无门”的困境。
多学科协同作战是核心:疼痛科医生具备麻醉学、神经科学、骨科学、风湿免疫学、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背景。他们擅长从整体出发,运用药物、微创介入、神经调控、物理治疗、心理干预等综合手段,精准靶向疼痛传导路径,打破恶性循环。

疼痛科:专业对抗慢性疼痛的“司令部”
疼痛科的核心任务是:
精准诊断疼痛来源:运用专业问诊、体格检查和影像学、神经电生理等特殊检查,明确疼痛性质和来源。
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:不满足于简单开药,而是提供阶梯式、多模式治疗。
聚焦功能恢复与生活质量:首要目标是减轻痛苦,更重要的是帮助患者恢复日常活动能力,重返正常生活。
哪些疼痛应该寻求疼痛科帮助?
当您遇到以下情况时,疼痛科是您的重要选择:
1. 神经病理性疼痛(神经损伤或病变引起):带状疱疹后神经痛: 皮疹愈合后遗留的剧烈烧灼样、刀割样痛。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痛:手脚麻木、刺痛、灼痛(常呈“手套袜子”样分布)。三叉神经痛:面部突发、剧烈的电击样疼痛。
2. 脊柱与关节源性疼痛:颈椎病、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顽固性颈肩痛、腰腿痛(坐骨神经痛): 尤其当保守治疗效果不佳,或疼痛程度与影像学表现不一致,或患者不适合/不愿手术时。退行性骨关节病(骨关节炎)、肩周炎(冻结肩)、肩袖损伤:膝关节、肩关节等部位疼痛,药物控制不理想。
3. 软组织疼痛与筋膜疼痛综合征:肌肉紧张、僵硬,存在触发点(按压可引发远处牵涉痛)。如慢性腰背痛、腱鞘炎(如鼠标手、妈妈手、网球肘、高尔夫球肘)、纤维肌痛综合征等。

4. 颈源性头痛: 由颈椎或枕下肌群问题引发的头痛。
5. 癌性疼痛:由肿瘤本身侵犯、压迫、转移或治疗(手术、放化疗)引起的疼痛。
6. 术后慢性疼痛综合征:手术后切口愈合良好,但手术区域或相关神经支配区域出现持续数月以上的疼痛(如开胸术后痛、乳腺术后痛、疝修补术后痛)。
7. 非疼痛类疾病:睡眠障碍、体重管理、顽固性呃逆、鼻炎等。
何时该考虑去看疼痛科?
疼痛严重影响睡眠、工作、生活或情绪。
经过常规治疗(如骨科、神经内科、康复科等)效果不佳。
需要长期服用止痛药,担心副作用或效果下降。
医生建议您进行疼痛管理。
疼痛科不只是“打封闭”和“开止痛药”
现代疼痛医学拥有强大的武器库:
药物治疗:精准使用各类镇痛药(非甾体抗炎药、弱/强阿片类)、抗惊厥药、抗抑郁药等。
微创介入治疗(核心优势):
超声引导可视化神经阻滞:精准注射药物到神经周围,阻断疼痛信号。
射频治疗:热凝或脉冲射频调节神经功能。
脊髓电刺激/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:适用于极顽固性疼痛,如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、严重缺血性疼痛、失败背部手术综合征等。
物理治疗与训练:体外冲击波治疗、推拿治疗。

“疼痛疾病的克星”体外冲击波治疗
冲击波是一种通过振动、高速运动等介质极度压缩而聚集产生能量的具有力学特征的声波,有组织损伤修复重建作用、组织黏连松解作用、扩张血管和血管再生作用、镇痛及神经末梢封闭作用、高密度组织裂解作用、炎症及感染控制作用。


冲击波的六大神奇作用

冲击波的优势有哪些

结 语
疼痛科是现代医学体系中对复杂急慢性疼痛发起总攻的专业力量。当疼痛成为你生命乐章中挥之不去的杂音,请不必再独自忍受或四处碰壁。疼痛科医生将运用专业知识和综合手段,帮助你精准“解码”疼痛,制定个性化方案,让“无痛”生活不再是奢望,让舒适与活力重新回归生命的节奏。
温馨提示:选择正规医院疼痛科就诊。医生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,制定最适合您的治疗手段。
名医专家推荐

关勇 副院长 疼痛科主任
麻醉专家 主任医师
中国非公医疗机构协会麻醉学分会委员、浙江省整形美容协会麻醉与镇静分会委员、北仑区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。完成省科技厅、卫健委科研项目多项。发表SCI及国内论文10余篇。
擅长:超声引导下可视化疼痛诊疗、中西医结合疼痛治疗、顽固性失眠治疗、癌症疼痛多模式治疗。危重患者围术期麻醉及抢救、老年病人麻醉、小儿病人麻醉、心脏手术麻醉、体外循环及ECMO治疗。研究方向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、围术期血液保护及血液管理。
